OMO創造商業轉型新商機

檢視5步驟邁向商機新高峰

商業轉型|OMO模式|虛實共榮

21世紀的到來,隨著數位載具的普及和網路世界的發達,每一個企業主對於商業轉型的急迫性與日俱增,市場上那麼多數位工具各有其優點,企業主明知道數位行銷是趨勢是浪潮卻無從了解自己的商業是否該選用哪一種數位行銷工具來協助自身企業轉型或創造新的商機。從產業看虛實融合,加上2020年初的疫情關係,各行各業發展更有如雪上加霜的受到重擊,許多新模式得嘗試打破了學習的適應期和風險考量在不得允許失敗中進行,如食品餐飲業搭必須上架於美食外送平台哪怕高額的上架費,為了能夠負擔和因應疫情的發展關係,只為了有銷售單量;如百
貨零售業必須檢視CRM的分眾下是否能夠滿足不上實體店也能進行銷售,只為了拓展實體商品和庫存銷貨,換取能實質掌控的現金流,度過這一次嚴峻的疫情;更別說航空業、旅遊業民宿飯店業需要靠休閒消費財才能進行運營!

OMO五點檢視
創造體驗流程新商機
 大型企業或許在疫情前可能已經進行商業轉型,隨著近年來國際間數位轉型浪潮和政府各政策推動商業轉型下,或許可以減少損傷和補助及協助,但台灣畢竟經濟主體為中小企業主為大眾,那該如何趁這一次疫情危機中減少最大的傷害下進行轉型或藉由0M0模式創造新商機呢!?

OMO(Online-Merge-Offline):以人為核心,從購物體驗、消費服務與管理流程虛實合一搭配數據,創造連結。

OMO特性:
1.線上線下的流量將雙向交織,O2O模式是單向的從線上到線下,OMO模式下,線上與線下將雙向交織,互相導流。
2.線上線下相互賦能,體驗相互交織。藉由線上數據分析,提供線下更清楚的消費輪廓。
3.產生去中心化行為,從中產生社交化的商業形態。消費者在場景中產生購買需求並通過社交、推薦的方式完成交易。
4.企業主將擁有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運和社群服務體系。部門融合(合作),服務銷售對於消費者而言是一體系的關係,隨時隨地都能和企業主發生關係。
5.OMO可以創造更多的消費場景和新消費者名單,進而商業轉型創造新商機。

建勳認為,從OMO的特性中,企業主就可明白這次是最佳商業轉型的契機,只要明白,最壞的時機最好的打算,創業最辛苦的開始都熬過,凡打不死的必當使你茁壯那該如何運用OMO模式幫助自己度過難關和商業轉型呢?中小型企業主可分為網路(虛擬)和實體(店面)著手,以下有五點供您進行參考:

第一點:釐清銷售和行銷這兩種目的

從中找尋產品與客戶的需求缺口,若實體停滯不前則前往網路(虛擬)進行拓張品牌曝光、聲量累積或廣告投放,若網路業績漲幅不大,則增加宅配包裝內的誘因及DM宣傳和活動玩法,要記住一點,商品都進駐到消費者家了,除了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外,宅配盒內更要思考如何創造第二消費價值(曝光、廣告…等)。

第二點:檢視現在的競爭同業所做的項目

新業者的進入網路和實體偏重哪一方,消費者是否有替代自家商品的行為(市場從沒飽和,只是重新分配),產業鏈中企業主屬於哪一個區塊最怕有單沒貨,有貨卻又沒單的窘境。

第三點:實體業者要思考現階段網路的定義為何!

若實體式銷售,那網路的行為建議先為品牌曝光和舊客戶喚醒及潛在客戶培養,如外送平台抽趴過高轉換成行銷曝光為第一目的,成本思維將會有所不同。

第四點:用OMO創造多種思維

1.平台思維:結合既有的平台,進行提升服務品質和便利性,如我的商家。
2.傳播思維:提升曝光率和知名度(記憶點)
3.移動思維:產生能見度,提高黏著度。
4.免費思維:用數位工具,吸引客戶上門。
5.用戶思維:評論累積和推廣文章建置便於搜尋和參考。
6.創新思維:滿足需求,讓客戶感受到和其他競業有所不同。

第五點:扣除關店和負債的風險考量

若進行商業轉型時,最壞的打算除了獲利變少外就該大膽的嘗試創造新商機的可能扣除成功轉型增加獲利外,最能增加的就屬經驗值累積和潛在消費者的拓展。商業轉型不只是口號,藉由數位工具和消費者軌跡搭配,更是一種延續企業發展和找尋新營利模式的最佳方法,當然轉型是一種很大的工程和決心,但不進行第一步則沒有任何機會,筆者希望藉由以上五點的建議在此2020的變化中,協助企業主創造新商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